2025年11月1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南京创嘉乐科技培训有限公司、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教育标准化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本次会议以“智能赋能教育未来:教育标准化如何重塑AI时代的育人生态”为主题,汇聚全国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标准化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为我国“十五五”教育战略布局提供前瞻性思路。
主会场聚焦:从“标准构建”迈向“生态重塑”
主会场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学术主任、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江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教授以及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李彤教授分别发表致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秘书长郑飞虎主持会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所副所长、教育标准专委会学术副主任卿素兰,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圣鸿,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甄志平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兼具包容性与前瞻性的教育标准体系。



分论坛深耕:多场景实践推动标准落地
三个分会场则从具体场景切入,将教育标准化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分会场一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教育标准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翔主持。四位专家做主题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数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雪梅教授分享了《数智时代教学评价的范式转型——智联共生性教学评价的建构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副教授分享了《数据驱动教师教研的问题及对策》,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卢锐教授做了《从杭州“六小龙”现象谈创新人才教育的改革》,中国计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学术专委李战国教授分享了《法律与标准协同视域下的教育治理》。
该分会场还举行了圆桌论坛,7位来自高校、标准化、基础教育学校、科技教育协会、艺术院校代表参与了研讨,就人工智能应用和教育标准化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研讨。

分会场二以“人工智能助推健康学校高标准试点”为主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黄恩华教授主持。四位专家做了主题分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学术专委、北京体育大学李红娟教授分享了《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与身体活动促进》,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何静丽分享了《健康学校标准体系的构建与本地化建设的探索》,通用体智健康科技公司的董兰芳副总经理分享了在青少年体育与运动健康领域项目工作中的思考,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马清泉律师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健康学校数据价值与合规管理》。
由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育服务标准与认证研究中心副主任程芳教授主持的圆桌论坛吸引了观众的积极互动,主持人抛出的系列对话话题“健康学校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医教融合如何赋能健康学校建设?”“教师如何提升自己对健康学校认知?”等引发了参与师生的共鸣。

分会场三以“数字艺术人才培养与教育标准专题研讨会”为主题,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朱轶灵主持。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开展,汇聚了江苏省内各大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旨在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路径与教育标准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发表致辞。他指出,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重塑艺术生态的今天,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务。必须构建“艺工融合”的育人新范式,建立“动态演进”的教育标准体系,并打造“开放共生”的协同创新生态,以应对当前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技术与艺术脱节、教育与产业脱节等核心挑战。


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周剑教授向全体专家学者代表详细介绍了《数字艺术教育标准》白皮书的编纂计划。从教育与行业现状、人才缺口、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白皮书计划旨在构建的核心框架与未来愿景。
专题报告环节,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结合企业二十多年数字艺术产业自身发展实践,作了题为《数字艺术领域的高校产学研探索》的主题演讲。他通过丰富的行业标杆性案例,分享了投石输出硬件能力、软件能力和应用场景,与高校共创数字内容的产业实践模式,进一步介绍了在与高校合作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果,为探索更具实效的数字艺术产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产业视角与实践路径。
会上正式启动了《数字艺术教育标准白皮书》计划,陈光巨教授、周剑教授、孙峰峰董事长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周越教授共同上台,正式启动了白皮书的编纂工作。
最后的自由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核心观点、白皮书的框架内容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具体落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汇集了广泛的智慧与力量。
本次学术年会热烈而隆重,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与教育创新融合领域的新探索,还传递着与会嘉宾形成的一个核心共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标准化,不再是“削足适履”的规范,而是“赋能生长”的基础设施——它以统一的质量底线守护教育公平,以动态的标准框架适配技术变革,最终指向“每个学生都能在智能时代获得适切发展”的育人目标。(数字艺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