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开创——AI时代高等学校百年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艺成功举办

来源:双馨网发布时间:2025-10-26浏览次数:10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承继·开创——AI时代高等学校百年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办。

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蔡梦、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丽娜分别到会致辞。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苗雨主持开幕式。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综合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综合性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师生近300人参加会议。

张凌浩在致辞中指出,南艺音乐学科自创立之初秉承蔡元培先生“美育代宗教”思想,吸引众多音乐先驱在此任教,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体系构建和学科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上,本次研讨会既是对中国音乐学科百年光辉历程的深情致敬,更是对中国音乐教育未来发展图景的积极擘画,期待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致辞

蔡梦介绍了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基本情况和使命责任。她指出,分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积极搭建平台,持续开展音乐教育理论研讨、学术交流、音乐教师培训、教学成果展示、国际音乐教育合作交流等活动,为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创造优质环境。希望进一步发挥学会组织优势,为促进中国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贡献音乐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蔡梦致辞

张丽娜在致辞中指出,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视音乐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多年来研发出版并修订更新了一批经典教材及配套数字化资源。希望进一步密切与音乐教育学科的学术联系,在音乐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原创性教材建设、数字教材建设以及教学交流和培训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同与会专家学者、青年师生展开深入合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丽娜致辞

苗雨在主持中表示,南艺音乐教育的百年发展史,是中国高等音乐教育革故鼎新、不断求索的生动剪影。百年间,一代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薪火相传,既坚守传统美育精神,又积极探索音乐与时代的结合,培育音乐创作、表演、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音乐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苗雨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共设14场主题报告、6场专题讲座、7个分论坛,175位专家学者、青年师生围绕中国音乐教育百年历史、人工智能+音乐教育、AI时代音乐教学改革、音乐数据化与音乐产业、“AI技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音乐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美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音乐学科三大体系建设七个议题,分享成果、交流观点。会议专设青年论坛,鼓励前沿探索。学者们提出的“音乐教育回到感性”“以美育重构人”“AI伦理”“培养批判性思考与思辨能力”等重要观点,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充分展现了中国音乐教育面对AI时代的敏锐洞察与创新勇气。

26日下午,各分论坛总结汇报会、大会学术总结报告和闭幕式如期举行。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致闭幕词,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评审执行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张驰主持闭幕式。

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作学术总结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致闭幕词

李向民在闭幕词中强调,南京艺术学院作为百年艺术院校,始终将音乐教育视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共同推动AI时代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的完善、专业建设的升级,尤其要关注青年学者的成长、关注基层音乐教育的痛点,让学术研究的成果真正转化为育人实践的成效。让我们以本次研讨会为纽带,携手并肩、同心同行,共同绘就AI时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壮阔蓝图,让中国音乐教育的智慧与声音,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张驰主持闭幕式

此次研讨会既是对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百年奋斗历程的全面回顾总结,更是一次凝聚智慧、引领方向的学术盛会,必将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锚定价值航向、描绘实践路径,彰显中国音乐教育在面对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时的学术自信、历史自觉与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音乐学院)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