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刘海粟与友人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至2022年的今天,南京艺术学院已走过了110年的岁月长河。它是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源头,它的创立和成长,与中国艺术文化脉脉相通,和国家民族的百年命运休戚相关。其核心人物——创办人刘海粟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南京艺术学院交织在一起。
刘海粟是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画坛西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推陈出新的最早觉悟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为绘画技法课程而设置的人体写生,引发的“裸体模特儿”事件,导致与军阀的激烈斗争,震动国人心弦。他首创美术学校男女同校,开设旅行写生,引入西方美术教学体系、方法和观念。两次欧游,实现中国艺术走出去,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为国难赈灾,奔赴南洋,舍己为国。他与民国时期的政治、商业、文艺界的交集,甚至他的四段婚姻,诸多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人生经历,都为他增添了跨时代的传奇色彩。几十年来,传记小说、电影、纪录片、戏曲、评弹等艺术形式,都有以此为专题的文艺作品问世。因此,从时代角度来阐释刘海粟美术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历程,提炼蕴含在其中的精神,不但是对过去的总结,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的坚守,秉持“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的校训,续写辉煌。
由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教授主编,南京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天白编撰的《刘海粟年谱长编》和《刘海粟辞典》已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庆祝南京艺术学院110周年校庆这一光荣的时刻献上一份厚礼。《刘海粟年谱长编》这一具象、特殊的艺术史体裁形式,在大体吻合“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的传统年谱规制、体例之基础上,创新性的以“按”“引”“释”“录”的注解方式,紧密契合年谱主题、节奏和大类传记、史论的复合体裁形式,依靠大量的一手文献、实物资料,以多元、多维编纂手法与考论途径,具有的强烈史料存储个性与浓郁学术色彩,以120万字的规模,全面关注刘海粟从1886年至1994年这近百年生命历程中所集约产生的艺术轨迹、艺术创造、艺术特质与艺术精神。《刘海粟辞典》是以刘海粟为中心所搭建的中国20世纪庞大的艺术世界。《刘海粟辞典》并不局限于刘海粟个体生平、事功、学术思想的叙述,而是将视野放宽至整个20世纪的广阔图景,以充分的史料作为支撑,密切关注刘海粟与时代和其他学人的互动,从而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其艺术贡献和学术地位,更能以此为观察点和切入口,了解从民国至今与刘海粟相关的热爱学术、关心事业的群体共性。本书所具有的资料性、学术性、实用性,体现在该书的十个部分:刘海粟的生平史迹、著作文论、诗词序跋、社交信函、相关人物、重要会议、有关报刊与社团、名流题词、刘海粟研究、传世美术作品,设置词条1782条,110万字,并附有刘海粟艺术年表、刘海粟常用印鉴、刘海粟款识演变、报刊研究文论一览表、刘海粟收藏作品一览表,对刘海粟及其所涉及的文艺、政治、商业圈作全面的阐释。本书在充分重视前人的学术成果上,对每一词条以知识性的介绍为主,但其中不乏学术性的考辨。两本著作首次集群式公开刊布大量重要历史图像、文献信息以及系统附录,丰富翔实刘海粟作品、著作信息资料统计的鲜明撰述特征,以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科学复原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与参考依据。
作为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的研究报告,《刘海粟年谱长编》与《刘海粟辞典》是陈天白老师在合作导师刘伟冬教授的指导下前后经过六年完成的科研成果,从前期准备、文献检索、寻访相关人士咨询访谈,到材料梳理、分析研判,至动笔撰写,文稿五次修改,经过大小细节的核实,对不同文献中的差异性表述反复斟酌。特别是出于严谨的态度,两本专著皆经过江苏省委党史办公室的全面审阅而定稿,最终呈现。
值此110周年校庆之际,以此为献礼,共襄校庆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