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动江苏舞蹈艺术创作和演员队伍建设,今年11-12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江苏省优秀青年舞蹈演员展演活动在无锡、南京两地先后举行。由南艺附中师生原创打造的《微山湖》《于都河畔》《红旗颂》三支群舞剧目经层层遴选顺利入围本次展演,并于11月20日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公演。随后,《微山湖》与《红旗颂》的演员们又再次受邀,于12月3日在江苏大剧院参加了本次展演活动的汇报演出。
从初期的编创到最终的展示,从无锡又回到南京的舞台,附中师生与全省的优秀青年舞蹈演员们同台亮相,展现了江苏舞蹈的独特魅力。
《红旗颂》
《微山湖》
《于都河畔》
亮相无锡 推出新人新作
本次江苏省优秀青年舞蹈演员展演活动自4月正式启动,先后收到申报作品88个,最终有36个作品入围了现场展演,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当代舞、芭蕾舞等舞种,演员们来自全省各艺术团体及专业艺术院校,可谓是江苏优秀青年舞蹈艺术人才的一次大检阅、大展示。此次入围展演的作品均为近两年来的新人新作,旨在以“新人”拓宽“新作”的表现空间和感染力,以“新作”推动“新人”的成长和专业提升。
附中此次参演的三支剧目亦是近年来立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而打造的原创作品,由附中副校长杨嵩,附中舞蹈教研室主任、艺创办副主任郑亚楠担任编导,50余名演员均由附中青年教师及初三至高三年级的学生担任,是附中专业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附中师生专业技能的一次重要展示。
在11月20日晚无锡市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三个舞蹈组品依次登台,凭借创意的编排和精湛的技艺,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满堂喝彩。三个作品均立足于历史文化,聚焦红色革命题材,以铁道游击队、江姐、十送红军的故事为灵感,既通过群舞的演绎呈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又在舞蹈语言的设计上加入细腻质朴的情感表达,以青年舞蹈演员的生动诠释,引发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体现当代精神风貌。(附中)
附中师生亮相江苏省优秀青年舞蹈演员展演
师生受邀登上江苏大剧院的舞台
群舞《微山湖》
群舞《于都河畔》
群舞《红旗颂》
南京献演 再掀江苏“舞蹈风暴”
12月3日晚,2019年江苏省优秀青年舞蹈演员展演汇报演出在江苏大剧院精彩亮相,在今年参演的所有作品中,共有十五个作品受邀参加了当晚的汇演,附中带来的《微山湖》和《红旗颂》便在其列。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标军与1000多位观众一起在现场观看。
当晚的演出共分为三个篇章:“初心如磬”、“文脉如水”、“江南如梦”。第一篇章“初心如磐”以艺术形式回顾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和新中国建设的光辉岁月,附中带来的群舞《微山湖》便在此篇章中率先亮相。伴随舞者的律动,微山湖畔的旋律再次奏响,悠扬歌谣中孕育着民族的希望,也为伫立在新时代路口人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文脉如水”展现了江苏底蕴深厚的传统文脉,“江南如梦”洋溢着水韵江苏的灵秀诗意,在三个篇章的精彩展示过后,附中师生演绎的《红旗颂》缓缓登场。坚贞不屈的中华儿女,奋力驱散沉沉阴霾,针针绣出锦绣中华,将演出再次推向高潮,赢得声声喝彩,也为当晚的汇演画上圆满的句号。
倾情备赛 展现青年师生的时代担当
今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附中师生倾力打造的“民族魂 英雄颂”舞蹈专场在校内进行了两场公演,《微山湖》《于都河畔》与《红旗颂》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为备战本届优秀青年舞蹈演员展演,附中师生对三支剧目进行了重新创作,从音乐到演员再到主体内容等都有了很大变化,更加注重以小视角来展现大国情怀,大胆启用青年教师和低年级学生“挑大梁”,担任舞蹈主创和主演。
排练期间,50余名师生全情投入,在功房、在剧场舞台,流下了无尽的汗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特别是参演的学生中,既有面临艺考的高三学子、即将迎来学业水平测试的高二学生,也有年纪尚幼的初中生,面对重重压力,他们一次次挑战自我,在反复的加工、打磨中使三支作品得以完美呈现。备赛过程中,附中校领导及舞蹈教研室、舞蹈艺术实践办公室也全程进行了指导,与师生们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备赛时光。
在创作中蕴含时代底色,以舞蹈作品照见现实生活、回应时代,在展演活动的背后凝聚着附中人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师生们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新意识、炙热的艺术热情和执着追求。与全省的优秀青年舞蹈演员一起,师生们生动讲述江苏故事,传播江苏声音,助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从而促进江苏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青年人的贡献。(附中)
颁奖仪式
附中副校长杨嵩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后台热身中
紧张备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