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直秉持着“为南京而设计”的理念,参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传播和平之声,彰显设计力量。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设计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其中,缅怀遇难同胞,为和平发声。
之一:IPBP2019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
在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联合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伟冬等校领导的关心下,以设计学院副院长蒋杰为首的执行工作团队,出色的完成了第二届双年展符合国际设计赛事规范的发布、征集、特邀、评审、布展及宣传等一系列工作。
刘伟冬在接受江苏卫视采访时指出,海报的形式能够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鲜活生动地、比较直接地来传达一种价值观。参加第二届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的国家以及艺术家数量越来越多,参与国家已达到三十多个。更有意义的是,像德国、日本等在二战当中发动侵略战争的加害者,他们的艺术家也加入到和平海报的创作中。通过这样的形式,“12·13”国家公祭日将更多地、更广泛地被人们认识、理解,起到了一种更好的宣传和警醒作用。
本届和平海报双年展的执行团队成员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海卓介绍说:“此次和平海报双年展主题为‘和平与城市’,南京申报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和平城市,也希望通过和平与城市的结合来拓展我们城市之间关于和平的一些研究、纪念、交流和合作,促进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城市来共同努力维护我们世界的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览现场
之二:“桐祭•和平之愿”雕塑
12月12日下午,“桐祭•和平之愿”国际和平城市倡议暨雕塑揭幕仪式在南京图书馆举行。雕塑“桐祭•和平之愿”由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钱为教授担纲设计。
“桐祭·和平之愿”雕塑揭幕
梧桐树是古都南京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长久以来,它深得人们的喜爱,与南京人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雕塑作品《桐祭》以“梧桐”“和平鸽”为创作灵感,耗时一个多月设计制作完成。作品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以一片梧桐叶为衬托,托起33只展翅飞翔的和平之鸽,寓意着南京人民对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钱为介绍说:“采用折纸这种老幼皆能的手工制作方法,本身自带祈愿的情感色彩,愿和平鸽带着所有人的美好心愿飞向明天,飞向未来!”
之三:“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
12月13日傍晚,设计学院20名师生作为现场唯一的高校群体代表应邀参加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活动。活动开始前,学生代表们参观了在纪念馆中展出的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优秀作品,蒋杰结合海报作品为大家进行了现场教学。他说,两百多件精选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创意,但它们都共同表达了人类对战争的仇视与对和平的热爱。
设计学院副院长蒋杰为师生代表讲解海报背后的故事
一个国家的祭祀、一个民族的缅怀,非为延续仇恨的因子,只为珍视和平的种子。这场庄重肃穆的祭典仪式对20名师生来说无疑是最鲜活的教科书,看见了历史真相,也见证了对现实和平的珍惜与热爱。
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卫军与20名师生代表缅怀遇难同胞
自2014年首个国家公祭日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坚持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和平的声音,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近年来学院师生共同完成了国家“公祭鼎”设计、2017南京和平国际海报双年展、丛葬地纪念景观设计、 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设计、纪念馆馆标设计、“爱与和平”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多媒体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和平颂》3D影像、“携手并进·共创和平”无人机表演等设计项目。
设计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以积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公益事业及文化建设为目标,发挥设计的功能与自身的长处。师生们以自觉的历史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和巨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国家公祭及纪念遇难同胞的艺术设计工作中去。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设计学院将继续守护南京这座城市的“和平之光”,以奋斗之姿,为和平而设计!(设计学院 熊嫕、李孟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