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传媒学院开展《影视剧本开发》课程研讨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建设活动。校内外专家及传媒学院2022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系部分学生参加活动。
校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系主任尤达教授向各位与会专家介绍了影视摄影与制作系的基本情况以及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相关成果。他表示,此次《影视剧本开发》课程研讨会,是“影视摄影与制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活动的重要一环。当前,媒介技术发展变幻莫测,随着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兴文艺形式的出现,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编剧”的定义,也开始重新考量影视剧本开发的模式。
校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陈捷教授以《创意写作的几个思路》为题作主题发言。她指出,在技术与媒介环境瞬息万变的当下,教学过程不要过多关注技巧,应将重心放在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上,引导学生多做文史哲知识的积累与训练,让学生在当下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在授课方式上,应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探索工作坊的形式,为师生之间互相捕捉信息,集体交流创意提供好的环境与氛围。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永昶教授结合《剧本写作的现实与想象》提出,教师在关注剧本写作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授课形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学要做到贯穿式、全流程,与学生一同成长。可采取跨院系、跨校课程研讨的形式开展教学,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成果校际交流互动方式,挑选优秀作品,挖掘学生潜力。
南京大学文学院杨柳副教授在《喜剧难写? ——喜剧的类型建构与文化表达》的发言中指出,教学内容既要致敬经典,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后及时给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认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个人风格,以实践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之外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创作的后期开发与孵化。
长期从事影视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开发课程教学工作的校戏剧与影视学院孙昕昱老师认为,教师应该结合新的网络视听现象,将经典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剧本创作中的互联网思维。
影视剧本开发课程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属性,本次活动为不同高校教师构筑了对话、研讨、提升的平台,对探讨院校差异,拓展教学视野,革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影视剧本开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影视产业编剧人才的培养,以及传统理论课程转型和实践类课程创新均具有积极意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