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两会履职建言

来源:双馨网发布时间:2022-01-28浏览次数:391

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1月20日—23日、1月19日—22日在南京召开。我校江苏省人大代表管向群、吕凤显,江苏省政协委员刘伟冬、詹和平、金捷、王方、袁晓虹参加会议,依法履职。代表委员们立足南京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特色与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省人大代表管向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针,立德树人、造就文艺大师,创作精品力作、宣传中国形象,涵养崇艺尚美社会风尚。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针,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定位艺术教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造就文艺大师,铸就艺术高峰。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努力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坚持面向世界、面向人类,奉献更多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积极传播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坚持融入社会、引领社会,涵养崇艺尚美的社会风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诗意盎然的精神家园。

省人大代表吕凤显:保护、复建六朝古都历史遗迹,并与现代城市建筑有机贯穿,打造南京古都今城相互交融的新时代壮美篇章。

南京乃历史名城,从三国时吴国建都到东晋南北朝时的六朝帝都曾盛世繁景;然隋朝时旧都尽毁,使得唐宋两代文人墨客思念感怀、赋诗作词留下大量凄美绝句;到了明初国都建立,终成为明清二代江南盛地,近代民国时的旧都。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留下了一篇篇凄美辉宏的古都华章。今朝盛世又起,如果我们能把现存不多的历史遗迹用最好的方式保留下来,把消失的经典历史场景用最好的设计真实地复原建造出来,并与现代城市建筑有机贯穿,使今天新南京面貌真正成为古都今城交融的壮美大都会,更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江南大都市。

省政协委员刘伟冬: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人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培养农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不应忽视人的现代化,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对人的现代进行建设:一是崇尚知识的学习热情,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三是天人合一的环保自觉,四是共同富裕的共享追求。培养农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正是对天人合一、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最有高度,最为深刻也是最为生动的诠释,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省政协委员詹和平: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命题,推动设计教育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面对文化强省建设目标,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命题,加大对艺术院校设计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艺术院校结合办学实际、在发挥综合性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设计教育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在“十四五”时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助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省政协委员金捷: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强省道路上与民同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江苏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使命,要实现“三强三高”文化建设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文艺创作新生态,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智能数字化资源,切实打造真正贴近人民生活及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省政协委员王方:做好传统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让江苏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抓住数字技术和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做好传统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让传统艺术通过数字技术“再媒介化”,获得新的“破圈”发展,比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将中国传统舞蹈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视听呈现,再比如粤剧《白蛇传·情》将中国传统戏曲和数字技术结合摄制的数字电影,获得良好的票房,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上歌手周深和数字人邓丽君深情对唱。江苏在文化强省的进程中,要把江苏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新的视听手段相结合,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省政协委员袁晓虹:立足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高校育人作用,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培育文艺精品,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

江苏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快提升文化创新创造发展能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要着重抓住两点:一是要注重文化尖子人才的培养,力争培养出在全国比较拔尖的文化人才。比如我们南京艺术学院,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高等艺术学府,具有较高的艺术教育水平,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给予必要的支持,充分发挥南京艺术学院的作用,力争每年能培养出数位比较拔尖的艺术人才苗子。二是要注重文化精品的培育,力争在舞台表演、电视剧创作、文学创作等方面,每年培育出几部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