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讲座主题:关良之身份“陷阱”与形式语言——20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
主讲人:杭春晓
时间: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18: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内容简介
关良(1900—1986)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成为推动现代艺术的重要画家,晚年却以水墨人物画著称。他在20世纪画坛被赋予的文化角色,常被描述为看似对立的身份:现代主义开拓者、传统回归者,其间差异则被视作因政治现实而发生的“改弦易辙”。本文从“双重身份”的表述入手,指出“改弦易辙”的“知识”存在“传统与现代不相兼容”的潜在前提。针对这一前提,通过辨析其早年与晚年的转折句,认为现代、传统在关良认知结构中并非不兼容。相反,通过形式语言为着眼点的认知方式、简繁关系为基础的判断逻辑,传统、现代获得了知识的重构。该经验向我们表明:文化碰撞不是简单对抗的“零和博弈”。看似不同的资源存在细微、蜿蜒的认知孔隙,并形成相互包容的交错关系。新的历史主体在幽微的缝隙中获得策略化均衡,使博弈关系从紧张对抗转变为互动生长。
关键词:身份、认知、现代、传统、博弈、误读
主讲人简介
杭春晓,1976年出生,安徽当涂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史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发表《文人理想的幻灭与重建——文徵明的出仕、致仕及其心理辨析》、《高居翰“视觉研究”中的辞与图——中国绘画史研究方法之再检讨》、《以“仁”代“义”——〈忆陈侍郎书画合卷〉与溥心畬的“遗民想象”》等论文;出版《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获评第二届国家美术理论奖)、《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