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主讲人:王霖(中国美术学院)
讲座主题:
贯休《十六罗汉图》考——以杭州西湖圣因寺藏本为线索
时间: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18:0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主讲人简介
王霖,浙江建德市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新美术》杂志编辑。高中毕业后学习中国画,其后钻研中国古典学术。1997年,在原杭州大学人文学院多位教授的帮助下,肄业于该学院的研究生主干班。2000年,作为艺术史学者范景中教授的助手,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的研究工作。2004年,在吴熊和、许江、范景中、曹意强等十多位国内专家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美术学院破格聘任王霖为在编讲师。2007年,经著名学者季羡林、王元化、汤一介等向教育部联名推荐,王霖获准以高中学历攻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绘画史及中国佛教美术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
内容简介
唐末、五代之际的高僧贯休(832-912),以所画“奇貌梵相”的《十六罗汉图》在画史上享有大名,近世对他的研究已很兴盛。贯休《十六罗汉图》的真迹当然久已无存,但它的传本至今还在公共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里宝藏着:如著名的日本宫内厅本、日本金泽文库残本和杭州西湖圣因寺的石刻本。日本高台寺的藏本也很著名,它是日本留学高僧俊芿从南宋都城临安带回去的一套《十八罗汉像》的残本,因为刚好留存了十六轴,所以常被当作贯休《十六罗汉图》来看待。而清代雍正年间入藏于杭州西湖圣因寺的《十六罗汉图》,则是这些传本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
本讲座的内容,除了考镜源流,对贯休《十六罗汉图》的递传始末稍作辨析,更希望在鉴藏史和美术史中树立并强调“摹本”的观念,以重新唤起人们对那些摹本作者特别是佚名画家的重视,给予他们应有的评价。换句话说,除了真迹和伪作,“摹本”可能是早期美术史更为常见的风格载体,它们构筑了风格史的主要形态,也构成了美术史的基本事实。
日本高台寺藏本《十八罗汉像》之四尊
西湖圣因寺石刻本贯休《十六罗汉图》之第八尊者像 原石 现藏杭州碑林
西湖圣因寺石刻本贯休《十六罗汉图》之第四尊者像原石现藏杭州碑林
清丁观鹏摹圣因寺本《十六罗汉图》之第九尊者像
清宫旧藏本《看经罗汉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新发现的麻布本《罗汉图》载杨新著:《五代贯休罗汉图》/文物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