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至27日,《创承智造——中国▪南京非遗创新展》在法国巴黎人类博物馆保罗▪里维特馆展出。该展由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负责策划与设计,是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巴黎站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对第八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成果的重要延续。展览展出近50件作品,其中有27件作品出自我校工业设计学院。
参展作品不乏中国传统非遗工艺的著名传承人和当今国际国内著名设计师立足于传统文化技艺设计的现代作品。比如金▪布克(丹麦珠宝设计师,北欧先锋当代首饰艺术家,欧洲领先金属首饰工艺创意人)设计的《金喜卡》,从南京著名非遗金箔匠人口吹金箔动作中汲取灵感,通过将金箔制作工艺中的口风移箔体验融入贺卡设计,在赋予“礼尚往来”的仪式感同时,让消费者体验南京金箔的匠心技艺之美。再比如张明团队设计的《远山竹编灯具》,该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编织材料相融合,配合传统竹篾的编织方式,由双层竹篾编织而成,内部造型是绵延的山形,外部笼罩的编织圆润的椭球体。材质上采用中国传统竹制材料与现代金属材料相配合,体现对现代高科技的追求与传统手工技艺的怀念。
此次展览的内核是中国古代工艺传承与基于文化传承所作的现代设计创新作品的对比。展览通过承载民族独特基因的南京非遗来讲述历史传承和文化的故事,呈现了文化人类学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对自然材质的理解与独特处理方式和中国自古以来造物文化的动态演变,以及现代设计在汲取文化传统精华的过程中所诠释出的创新驱动力。
张明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表示,文创设计追求的不仅是造型和美感,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我国文创事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单个展品及其衍生品已经很难引起人们长时间的注意,无法达到期望的市场价值。因此博物馆更应注重整合自身文创资源,让单品“国宝”变成超级IP,成为文创产品的源头活水,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地产出优质文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已不复“弱势”,再次具备了较强的感召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也让世界开始认真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一代文创设计师应当自觉追求“中国文化,世界表达”,从现代产品设计的视角做文化创意,在世界的舞台上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开幕式上,策展团队成员、工业设计学院徐博文副教授为到场嘉宾、国内外媒体进行了现场导览,对重点展品进行了细致解读,并代表工业设计学院的策展团队接受采访。(工业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