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书法为媒,引导真善美2018-10-25

来源:双馨网发布时间:2018-10-25浏览次数:22

 徐利明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省书法创研中心主任。

 “引导人们的审美走向真善美,是当代书法家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收获紫金文化奖章,在徐利明看来,激励的意义远远大于获奖本身。他说,这份荣誉既是对他个人艺术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江苏书法界群体多年来持续努力的认可。

 徐利明是真草隶篆皆精的书法家,也是诗、书、画、印的“多面手”,集书法理论、创作、教学于一身的他,还是艺术教育领域里出色的园丁。从教的二十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互联网时代,究竟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古老的书法文化?徐利明认为,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对于精神内涵上的追求就会越多,所以,传统的笔墨文化不可能被现代的电子文化淹没。“当书法的实用功能削减之后,它的艺术功能反而会凸显出来了,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引导大众审美上。

 徐利明特别强调书法家“自觉修为”的精神美。他说,拿起毛笔写字,你的自觉修为会渗透到笔墨中去,体现的是高雅、低俗还是平庸,达到什么样的思想、精神高度,是瞒不过去的。这些年,徐利明的创作十分重视将传统技法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在践行自己“文艺创作应引导当代人文修养走向雅化”的艺术主张。触类旁通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造诣,源自他的成长经历。学医的舅舅热衷于作诗填词、唱京剧,给了他最初的艺术熏陶,先后师从田原、启功、林散之、沙曼翁、陈大羽等书画大家,既给了他“取法乎上”的艺术指引,也有为人处事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进”,田原老师当年在他18岁时所用笔记本上写下的这一句激励语至今刻在他的心头。

 “走正道,走大道,崇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现高尚的人文情怀,是我的艺术创作永远坚持的准则。”在徐利明看来,将传统书法的功力、形式、技巧和表现人文情怀的重要艺术思想传承下来,发展下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即光有传承没有出新不行,但是也不能把出新简单地等同于与众不同。新不等于好,不新也不等于不好,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积淀,有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和人文情怀。

 

最新动态